首先,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Vibe Coding (感觉编程) 是什么。
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技术术语,更像是一种新兴的、依赖AI辅助的编程方式。核心思想是,开发者不再逐行编写所有代码,而是向AI(比如大语言模型)描述自己的“感觉”或高层次的目标(the “vibe”),然后由AI生成初始代码。开发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、测试者和修正者,通过与AI对话、迭代来完成开发。
为什么它听起来很“舒服”?
- 快速启动和原型开发:对于新项目或新功能,它可以迅速生成大量模板代码,大大缩短了从0到1的时间。
- 降低入门门槛:不熟悉某种编程语言或框架的开发者,也能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来快速构建应用。
- 专注于创意:开发者可以更多地思考“做什么”而不是“怎么做”,把精力放在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上。
那为什么实际操作起来会“更忙更累”?
您感觉更累,恰恰是因为 Vibe Coding 的核心问题暴露出来了。节省的时间往往要在后续环节加倍偿还:
- 调试噩梦:AI生成的代码可能“能跑”,但内部逻辑、效率和安全性往往是黑盒。一旦出现问题,您需要去理解并调试一段并非自己亲手编写的、可能结构混乱的代码,这比自己写代码要痛苦和耗时得多。
- 代码质量和维护性差:AI目前还很难生成架构优良、可维护性高的代码。这种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“技术债务”,今天图快省下的事,未来会让整个项目变得举步维艰,重构和添加新功能时会感觉处处受限。
- 失控感和技能退化:由于对代码的底层实现缺乏深入了解,开发者会逐渐对项目失去掌控感。长期依赖这种方式,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编程能力(如系统设计、算法、调试等)可能会退化。
- 无效的反复迭代:当AI无法准确理解您的意图时,您可能会陷入“调整描述 -> 生成 -> 测试 -> 失败 -> 再调整描述”的循环中。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,效率低下且令人沮丧。
总结来说:
您感觉“更忙更累了”,是因为 Vibe Coding 将开发的压力从“前期编写”转移到了“后期擦屁股”。它在前期带来的速度优势,往往会被后期的调试、重构和维护成本所抵消,甚至反超。
所以,您的感觉是完全正常的。Vibe Coding 作为一种快速验证想法、制作原型的工具或许有其价值,但如果想构建一个稳定、高质量、可长期维护的严肃项目,过度依赖它很可能会适得其反,最终让人身心俱疲。